2017年6月11日 星期日

開心

有一天心血來潮跟老婆兩個人手牽手去刮痧,這幾個月各種有關身心靈健康的活動我們都去體驗,這應該是最平民的,但是從來沒有嘗試過。阿娘喂,一試結果慘不忍睹,我的背部像是被鞭笞似的,刮到哪裏痛到哪裏,師傅還一直說你比較嚴重。她也好不到哪裡去,背部刮痧後看起來像是被汽車輾過,不過她倒是沒有叫痛,應該是脂肪比我多的緣故(被打)。


兩個人刮痧完,全身熱呼呼的,走到附近公園互相用手機拍照留念,想想應該讓兒子知道我們今天做了什麼有益身心健康的事,就把我的背部照片po到我們是一家人的群組。一時之間沒有多做文字說明,沒想到中午過後一回到家line叮叮咚咚不停地響,原來是那兩隻大的看到照片緊張得不得了,連忙發line在問發生什麼事。小隻的還特地從學校打了幾次電話回來,老婆跟我都不敢接。

照片有點怵目驚心,兒童不宜,所以必須馬賽克反白處理。







Nu放學回來問他,看到照片是不是以為媽媽跟我打架,他說不可能,他以為我們發生車禍。

親子關係是人生重要的修行,是幸福的關鍵之一。親子關係與婚姻關係息息相關,互相影響。丈夫懂得傾聽與欣賞妻子的溫柔,孩子看在眼裏會內心仿效,尊重媽媽,未來也會尊重他們生命中遇見的每一個女人。妻子懂得感激與讚美丈夫的呵護,孩子就會學習到父親陽剛的一面,未來會懂得如何跟他們成長階段的每一個男性互動。

以前的我不懂人生幸福的道理,犯了很多錯誤,以為努力工作,賺很多錢,買很大的房子、開豪華的車子,就是愛家的好男人,其實是對於追求世俗成就感過於執著。這一路走來,感謝老天爺,也感謝家人給我機會重新學習如何擁有真正的幸福人生。

為了跟孩子建立更親密的關係,讓我們成為更好的父母,前陣子請猷和Nu各寫兩篇文章有關他們對爸爸媽媽的建議。為了鼓勵他們,稿費從優,每篇文章三百字500元零用錢,爸爸媽媽各一篇,兩篇文章1,000元,不無小補。等了很久,不想多問給他們壓力,不強求,免得反而弄巧成拙。小心翼翼地關心進度一兩次之後就沒有把它放在心上,如果能寫得出來,我們會很感激,如果寫不出來,或不想寫,也很好,將來因緣到了我們就會知道。

母親節前幾天收到猷寫來的文章,題目是對爸媽的感覺,不是六百字,而是三千三百八十六個字,有前言與正文,根本就像一篇論文的規格,非常符合他做事認真的個性。這篇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真的是很感動呢。給老婆看,她看了也是很高興,認為這是母親節前夕最好的禮物。能夠看到猷真誠分享他對爸媽的看法,很感激。因為這篇文章,我們會更努力成為更好的爸媽,也請他繼續給我們建議。我們決定提高他的稿費到兩倍,因為在我們看來真的寫得非常好!


徵得猷的同意,原文如下,只有修改錯別字和部分的標點符號,以及隱藏一位同學的名字:


前言

對爸媽你們的感覺,這東西很難寫啊... 這是我當初聽到你們要我寫的第一反應。因為在最一開始連下筆都下不了,所以還去問了同學他們對各自爸媽的感覺,幾乎一個都答不出來。

試著自己寫了些,我也會完全不知道我該寫什麼,因為當初的感覺很容易被記憶沖淡掉,下面文章裡面很多片段都是用僅剩的記憶去揣測當下的感覺,同時因為要解釋你們在我生命階段中扮演的腳色不可免的同時寫進很多其他東西。

就我個人的感覺,好的記憶很容易被遺忘,你們對我好的片段也很遺失,這樣說有點奇怪,但我對壞的事情記憶力較為深刻,所以接下來文章的內容大概會是被負面的情緒充溢著的。

如果覺得文中的色彩太過於黑暗,麻煩直接跳最後一段。那是我現在對你們的直面感覺,也是我在最一開始下筆的內容,那時候寫完這一段以後就完全沒主意該怎麼寫了呢。

正文

對我來說呢,一種有負擔的愛,但不會排斥,要我在簡短的字數詮釋我對你們的感情大概是這樣吧。但也不能這樣說。

我覺得,人是會變的,在我小學的時候你們看我是個孩子,在我上大學以後你們就不會像以前那樣給我買生日禮物,恩?等等,還是我小時候也沒有收過生日禮物阿?有點偏題了呢,拉回來拉回來,那以下,我盡量我的方式去描寫對你們的感覺吧:

小學以前已經忘的差不多了。

小學,飛回台灣以後,我首先有一點印象的應該是爸常常不在家,爸自己常常掛在嘴邊嘮叨的,說以前回家時間經常是在孩子的睡覺時間以後,出門時間也早於我們起床的時間,還開玩笑說小時候我們不知道爸出差是常態;這一點,就我個人來說其實沒有太大感覺,相對於在記憶中找不到爸,我倒比較好奇為什麼我完全想不起弟在這個時候的身影。不能說對於小學時代缺乏父親的陪伴沒有感到遺憾,而是在我當初那個心智年齡比較傾向於單獨的行動,所以空曠的環境或許反而對我而言是比較滿意的也說不定呢?

到內湖以後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學四年級偷錢去買漫畫的事情了,不確定偷錢跟偷買漫畫是同一件事情還是分開來的。這樣說可能有點奇怪,但真的非常感謝當初爸毫不留情的用力拿抓癢不求人往我們的手心打下去,當初我們對於金錢還有偷竊的觀念是完完全全沒有任何概念的,那也是我們第一次接觸到錢,一下子就被吸引進去了。雖然日後還有發生過零星幾次事件 ,像是弟買了個什麼靈魂釣魚器什麼的,但也是立刻懲罰我們力圖把我們拉回正道。

寫到這邊有點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

我很大一部分價值觀大概是在小學時期慢慢培養出來的,因為被金錢誘惑做了不對的事情,被爸媽懲罰以後思考了許多,至少當初腦細胞的死亡量大概蠻多的。我得出了一個簡單的結論:「金錢不是好東西,我會用到就去用,但沒必要就不要去用。」然後就莫名其妙地開始節儉了起來。生日禮物雖然常常開玩笑說怎麼都沒有,但我本能地會排斥去領取所謂的禮物,可能是心底一種本能的恐懼,也可能是單純對金錢的一種疏離。

小學時候也因為物理上的差異,爸媽你們的身高壓制真的是給我樹立了一種高大的形象,我只要被質疑,不論是我真的錯還是被誤會,我都會非常的緊張,我尊敬、畏懼你們,在這個階段我是沒有和你們平等對話的權利的。

國中階段,我的身高在小學六年級期間抽高了許多,以連我自己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很莫名其妙的速度,聲音變了,開始變得會俯瞰人了,以前在我眼中很高的媽變的瘦弱了許多,威嚴感很大一部分轉到了溫柔可親的欄位。另外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爸在這一階段在我的印象中貌似不是很好,要怎麼說呢,媽常常晚上陪我讀書,陪我陪到晚上十點十一點是常有的事情,會聽我傾訴我在這一天上學的經過,我在國中的生活是非常精采的,但可能因為工作因素,還有我自身開始察覺到,對於爸常不在家的感覺加深了很多。

在這邊一定要提的是在小學剛畢業那時的環島跟玉山是有對我一定的影響的,對爸產生了一定的尊敬感,但也在過程中受到了一點來自爸的關心,對當初的我來說是非常矛盾的一種感覺,我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它,硬要說的話應該是拉不下臉皮去接受好意......會有種寧願被打被罵的感覺,如果被這樣對待那我可以很清楚我接下來就是去痛恨怨恨,但被關心,我會無所適應,不知道怎樣去回應,像在有一次我騎太快把爸甩在後面,爸因為怕我會出事非常緊張,在到飯店以後把我拉到緊急避難樓梯跟我說他非常緊張我騎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我在當下是清楚他是在擔心、關心我,但我也同樣在困惑我到底為什麼要被這樣關心。

又開始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了。現在成熟了,知道了許多當初不知道並是無法用言語描述的東西,但要描述當初的感受......就是非常衝突的感覺。

說來奇怪,我無法接受爸的關心,媽對我的關心我就可以坦然的接受。

國中沒有事情做就只能讀書,一開始讀是被半逼著讀,但因為自己沒什麼特別的興趣,也就只能讀書,那就讀書吧,大概是這樣的心態,但在之後莫名的考了個全班第二,挖喔,這就好玩 了,當初在國小班上成績非常好的李XX(真懷念這個名字),也是在成績上略輸我。我在那時候真的是非常感謝媽督促我的學習,雖然貌似媽那時候坐在我旁邊就是划手機看書,但只要肯在我旁邊看著我讀書我就非常感激了,都說讀書是孤獨的,也就是媽讓我對讀書有了一定的責任心和興趣。

這個時候小木屋也剛買下,有幾次不知道什麼原因爸媽你們在小木屋吵架,有一小段時間我和弟總是戰戰兢兢的,有一次我還很擔心地問弟:「會離婚嗎?」沒有依靠的感覺讓我很害怕 。阿婆那時候也依舊健康,我們經常性地去探望她,但媽有時候會跟阿婆衝突(還是在高中的時候?),也是讓我有一定的恐懼感。

愉快的是在國中認識的那一群好朋友讓我適當性的驅散了我在這個階段的不安感。

高中,這是對我來說相對灰暗的一個時間,國中熱衷於課業有一定因素是因為我在同儕之間得到了優越感,這也是我到現在為止依舊保持著的因素,而在高中因為加入了需要經過重重篩選的數資班,在資質上畢竟會跟普通班有差距,我要在這邊拿成績的困難度慢慢提高,我的課業成績下滑要面對你們的壓力,也同時會對自己有愧疚。

媽在一開始常常跟我說好好讀書不要分心,說我讀書沒有讀進去,其實是對我有很大壓力的,但在後來貌似為了讓我放心不要太牽掛,就跟我說成績沒關係,真的是幫了我很大的忙,畢竟我在那時對我的化學已經瀕臨信心崩潰的狀態,適當的舒緩我的壓力真的幫我很多。

但有另外一件事讓我在那時對爸的感覺下降了一層,從國中開始我和弟就會開始對於爸的專制還有部分動作感到不舒服,像是常常說自己電腦很強然後不聽進我們的意見......如果是解釋我們的觀點錯在哪裡那我們會接受,但直接說我就是處理這方面的在當初我們耳中可能等於「我就是比你強,所以我是對的」,如此之類沒有理由單純「我是對的」的事情發生過多次以後,我對於爸的印象慢慢的往負面發展,該說是一種不信任的感覺呢?

在國中我拿到了一本小說,名為駭客禁區,或是禁區之門,從那時候我就對資工方面的東西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在高中我開始表現出我對資工的興趣以後,我可能因為在這方面獲得了我在課業上沒有得到的滿足感,我開始把重心放在這上面,猜測爸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跟我講說資工的缺點,競爭激烈,當別人的工奴,但我對此到現在也是不理解的,這是我的興趣,這是我的專長,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要當老闆?但我也同時知道為什麼爸要這樣做的理由,我們吃的住的都是爸一天天賺出來的,每天的辛勞我都知道,因為他工作過,所以知道這樣比較好。問題又來了,對我好我就一定要接受?這個問題是我在那個時候一直在想的,如果因為知道那條路是好的就往那邊走,那這樣的人生有意義?天天抱著一本攻略玩遊戲終究不會快樂,而因為比較好就要遵從安排去行動,或許成就會很高,但我還是無法接受。

然後就吵架了,離家出走到家旁邊的便利商店,臨走前很可悲的不像普通的高中生帶著如同生命一般的電腦出門,我帶著一本英文單字可能邊留著眼淚一邊背單字,在那一天晚上我除了帶著剛和爸吵完的憤恨心情......我那時不覺得我有任何錯誤,我只是把我想要的方向遵從下去,還帶著對自己的無奈,我是不是應該再壞一點?怎麼在我的生命中就只是讀書?這到底帶給我什麼?除了作為弟課業上勉強的一個榜樣......有意義?

我常帶著負面的思考,交際方式也是轉變為較為孤立,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準備考試期間更是因為常常要在便利商店讀書、在圖書館複習,讓我對「家」的概念慢慢薄弱,,就是一個睡覺的地方。如果這樣直接進去大學,我覺得我現在就不會過得這樣的快樂了。

在考完了之後我就出去了德國。我感謝爸媽你們把我送出去,也因為這樣我變回來了,你們在我回來以後說我變了,我相信是有的,但我自己覺得這樣是好的,與其完全不敢表達出自己的意思,這樣的互動方式是我在德國看到的。可能你們沒有發現,但每當爸做出在我的印象中在國高中時不一樣的動作的時候,,可能是更加地為我們思考,比較會跟我們開玩笑,會把我們放在平等的角度去看待,會跟我們協商討論而不是單純的幫我們決定,我是非常感激的。

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著讓我改變的大事,周圍的環境也改變很多,這讓我有種錯覺,我在每個時期都是不同的人格,本質是一樣的沒錯拉,但或許陰沉、或許歡樂、或許孤獨,但不管怎樣,我愛你們。



以上是猷寫給我們的,謝謝他的分享,讓我看清以前的我。更謝謝老婆,在猷從小孩長大成為有想法的青少年而我卻沒有跟著長大的日子裡,默默陪伴孩子成長。

幾個禮拜前參加一位學校主管父親的告別式,儀式簡單隆重,沒有繁縟的程序。這位主管親筆寫了追思文,細數他父親陪伴他們成長的年代,語氣真誠感人,說到感懷父親恩情的時刻,哽咽不已,弟弟就站在一旁攙扶哥哥的肩膀。他的父親跟我的父親生在同一個年代,相差一歲。看到這一幕,想起了我的父親和母親,也想到未來的自己。有一天,猷和Nu會跟這位老師一樣,站在台前,旁邊站著弟弟妹妹還有他們的家人,他們會怎麼說我呢?

父親車禍意外送到醫院,醫生跟我說明腦出血很嚴重,情況不樂觀,急救很可能會壓斷肋骨,或是大量內出血,救回來也是植物人,建議我簽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當下我回覆醫生希望父親不要再有任何無意義的痛苦,簽了DNR,其實當時還不是很懂。

照顧母親離世前夕,在醫院不知道簽了多少張DNR,每一次簽名都有壓力,深怕做錯決定。當時就想生前要為自己簽DNR,不要讓子女為難,如果那一天到來,自己可以好走,不要浪費醫療資源。簽DNR有一定的程序,需要兩位20歲以上的見證人,一位是老婆,另外一位就是即將在今年父親節滿20歲的猷。今年8月8日父親節的禮物,就是為自己簽一張DNR.

有一次受邀到政大演講,題目是大學生學些什麼?演講前特別跟猷與Nu講了一遍,算是rehearsal,也是聽取他們的意見,看看有沒有什麼要更改的。從前的我,一開始就把自己的簡歷洋洋灑灑寫在前面,密密麻麻的經驗和titles,好像每講一遍就會自信心大增,後面就會講得很好。

這一次把自己的人生經驗重新整理,先自我介紹告訴大家我是誰,還是有一頁制式的簡歷,但是故意把它顏色弄得很淡,幾乎看不清楚,因為未來墓碑上不可能寫這麼多,寫這麼多也沒有意義。開場白是三張家人的照片,還有一頁PowerPoint是一棵大樹,在一片綠綠的草地上,就是我很喜歡的一副畫面,旁邊寫著1966-20XX。我告訴兒子,以後我死了,將我一把骨灰撒在大樹下,看到綠草如茵,就偶爾想起我。


一位非常優秀的博班學生離開醫院,跟朋友一起創業開心理治療所,邀請我參加開幕典禮,我欣然接受。他問我要不要上台說幾句話,我想既然是選擇題,這是他的場子,我不應該喧賓奪主於是就推辭了。沒想到到了現場冠蓋雲集,不少重要人物到場致辭,大部份是他們的院長、老師、教授,給他們加油打氣。我已經推辭在先,沒有上台說話,聽著其他來賓的致辭,心裏想著下次如果有機會應該給他們什麼樣的祝福。

每天接送妹妹放學我都會問她:「妹妹今天開心嗎?」妹妹都會不假思索很直覺地回答我:「開心!」偶爾一次有委屈就低頭不回答。孩子是真誠的,沒有任何掩飾。每天過得開開心心,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執著,大人想要沒有煩惱,最好的學習對象就是天真無邪的小孩。

同樣的問題,問16歲的Nu,他會回答我:「幹嘛?」,沒有惡意,這個年紀就是這樣。其實我知道他在現在這個學校、這個班級,非常開心。問猷在大學開心嗎?他一如往常,淡淡地回答:「還好」。如果是在餐桌上當著全家面前問老婆呢?她的回答是:「你有什麼企圖?是不是做了什麼壞事?有問題,大大的有問題。說!」其實她是開玩笑的。年紀愈大,愈不能輕易回答這個簡單的問題。


主宰一個人意識快不快樂、開不開心的是大腦,而不是心臟,「開心」這兩個字很巧妙地說明身心是不可分離的。生理不健康,心理也不好受。在國外,如果得到重大疾病,或是親人得到重大疾病,心理醫師通常會在第一時間加入醫療團隊。心理不開心,有時候也會引起生理的不適。憂鬱症的人到身心科看診之前,常常會有胸悶、呼吸不順、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睡眠品質不好等各種身體症狀。有時候繞了一大圈,檢查心臟、胸腔外科,發現身體器官都沒有問題,才去看身心科。

過去很多人對精神科有顧忌,其實精神兩個字沒什麼不好,但是有些人會把它跟神經病這幾個字聯想在一起,所以有些醫院把它改成身心科。台灣一般民眾習慣把身與心分離看待,不像國外看心理醫師很普遍,就像每半年就要固定洗牙齒一樣。加上台灣處理心理問題的管道很多元,舉凡寺廟、教堂、算命,或是看通靈少女,都有這些功能,但是終究不及臨床心理治療師的專業。

我跟這位博班學生說,每個人都想要幸福快樂,建議他們不一定要把專業定位在「治療」,這樣也許有人會卻步,而是用他們的專業開創一個新的模式,造福更多人,讓更多人每天開開心心、身心健康。把幫助別人得到人生的幸福作為企業宗旨,每個人都幸福快樂,整個社會也會祥和。

有一次參加EMBA同學會,一位不熟的隔壁班同學靠過來問我是不是摩門教的?為什麼這麼喜歡生小孩?聽了有點啼笑皆非。在妹妹出生以前,從來沒有想過會有三個孩子,更不會想到後面還有第四個。有了猷之後,結婚前一兩年的蜜月期很快就過去,其實是考慮了一段時間才接受生兩個孩子。幾年前一直以為兩個孩子恰恰好就是我的人生寫照,對於孩子跟我的人生有什麼意義沒有太多的思考。老天這樣安排,自然有他的道理。


中年得女,有了妹妹之後,我的想法變得不一樣。對於兩隻大的,很想抱也抱不到了,那種感覺就像身體有一個地方很癢,可是怎麼抓也抓不到。還好,感謝天、感謝老婆,21年婚姻關係的用心經營,感情愈陳愈香,讓我們有了三個孩子、四個孩子。他們來到人世間跟我們作伴,成為一家人,前世的因緣讓我們攜手陪伴共同走人生一段路。兩隻大的現在抱不到了,還有兩隻小的,我就每天給他們用力的抱,抱到我抱不動的那一天為止。常常抱小孩會不會有什麼不好?沒什麼不好,一家人開心就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