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像火箭般咻的一聲逝去,2020年在睡夢中醒來。跨年夜似乎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讓我特別好睡。去年最後一天晚上9點20分,我陪弟弟妹妹入睡。天亮,睜開眼隨手拿起床頭的鑰匙圈電子錶,看看現在幾點了,這是妹妹看牙醫搓搓樂的獎品,她送給我。哇,破紀錄,睡到早上8點12分。
花了將近1個小時回覆幾十個新年快樂,腦海裡回想去年初第一次寫下的遺書,怎麼這一年過得這麼快,感覺好像沒有多久,眨一眨眼就要寫2.0版。如果,明天我就會死去,只剩下一天,想跟你們說些什麼?
關於死亡
美國開國元勳之一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除了死亡與賦税之外,沒有什麼是確定的。」(In this world nothing can be said to be certain, except death and taxes.)說得真好!
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死亡是我的阿公去世,也就是你們的阿公太。那一年小學教室拆除,一年級下學期集中到大禮堂上課,幾個班級下課玩在一起,大大的禮堂充滿回音,讓孩童吵雜的聲音更顯得高分貝,一般大人應該無法忍受在裡面待上幾分鐘。我幾乎玩瘋了,依稀聽到有人在叫我的名字,同學在旁邊提醒我:「有人找你」,回頭一看,原來是姐姐和堂姐,要帶我回家。這顯得很不尋常,因為這是第一次,也是童年記憶裡唯一的一次家人來學校找我。
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似懂非懂,回家路上聽到姐姐說阿公過世了,腦海裡浮現阿公生病臥床,阿婆和堂哥小心翼翼的在一旁服侍餵藥的畫面。一回到家馬上到二樓,媽媽一看到我就抱著我大聲的哭:「阿公死忒了,你知無?」看到她哭得這麼傷心,還是第一次,被她摟得緊緊的,我也跟著哭。她拉著我的手到阿婆面前,要我跪下,我趴在她膝前哭著叫「阿婆、阿婆」。當時的氣氛就是那樣哭天喊地,可是說實在的,那時候不懂得親人離世的難過,哭了沒有多久就嬉皮笑臉到樓下玩了,當然被大人看到斥責我不應該。
阿公的告別式非常的傳統,就在北埔家門前面搭起棚架,布棚上畫滿了十八層地獄圖,每一個畫面看得我怵目驚心,很害怕。總覺得那些地獄圖上受到折磨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己,好像可以感受他們的痛楚,非常的痛苦,心生恐怖。嬸嬸看到我瑟縮在一角,問我是不是害怕,我搖搖頭不願意承認。但是一個7歲不到的小孩內心恐懼怎麼掩飾得住,她笑我說:「你看起來當驚」。你們媽媽生病開刀之後,第一次接觸到地藏經,有一次妹妹住院,我在醫院唸經迴向給媽媽,當年看到的那些畫面又浮現眼前,但是不害怕了。
第二次想到死亡是高中二年級看了「地平線的那邊」這本書,民國63年出版,薄薄的一本書,只有128頁,不記得是堂哥的,還是我在光華商場舊書攤買的。內容是作者從基督徒的立場轉述一些人的瀕死經驗,以及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記載,證明人死後不是虛無,而是有來生。當時正值生命蛻變時期的我,十六七歲的少年,看完這本書竟然對死亡產生憧憬,跟同學開玩笑說:「好想死一次看看」,同學笑我「你瘋了!」。這本書就在書架上,封面已經殘破不堪,幾天前把它找出來用膠帶細心的貼好,又把它快速的看了一遍。這一次,沒有特別的感覺,認為理所當然。
隨著你們的阿婆離世,媽媽3年前腦瘤開刀,有一度,死亡像一個影子一樣,與我如影隨形,才驚覺在生命的成長過程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根本忘了人不免一死這個事實。於是又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想要了解人的生與死,看了很多這方面的書。其中一本最有代表性的,應該是厚達519頁的「西藏生死書」。我看的版本是2005年初版318刷,你們沒看錯,318刷,如果一刷2,000本的話,這本書從1996年9月到2005年1月大約印刷了將近64萬本,而且這是15年前的數字。
這是唯一我從頭到尾連附錄註解都看完的一本書,如果有興趣,你們也可以翻翻看。倘若沒有空,建議你們看一下達賴喇嘛序,只有三頁不到。他說:「如果我們希望死得好,就必須學習活得好」,我想這是看這本書的原始目的。本來是希望你們看三章就好,標示了從第幾頁看到第幾頁,媽媽說這樣看起來像論文一樣,你們應該會看不下去,所以以下省略。雖然作者索甲仁波切往生後有一些非議,讓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產生一些疑惑,但是不以人廢言,能夠寫出這樣一本書得以在全世界流傳的人,絕對是一位生命的智者。死亡一直是很神秘的,但是把它坦然的說出來,希望你們對於死亡,也許會比較能夠理解與接受。
有關臨終與告別式,請參考去年1月7日寫的「新年快樂」。沒有人可以預知自己死亡的型態,如果能夠在家中以及家人的陪伴中安詳的離去,當然很好,這樣可以給在世的家人一個美好的回憶。萬一沒有如願,例如意外死亡,或送醫途中死亡,也沒有關係,這些事情都是身不由己,你們不必掛在心上。
遺產
有一次跟Nu聊到,媽媽看到一位女性朋友結婚後,擔負了大部分生育兒女的責任,以致於沒有足夠的時間像先生一樣,在職場上發展自己的專長,沒有累積足夠的經濟能力。一旦婚姻不順遂的時候,若是父母已經不在世或離異,沒有退路,沒有娘家可回,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而男生不一樣,台灣是一個父姓社會,男人結婚成家,是女方嫁到男方,即使婚姻觸礁,大部分的情形是男方仍然有一個家可回。
考慮到年幼的妹妹,媽媽建議是不是留一個小房子給她。萬一她長大結婚後有什麼狀況,遇人不淑,我們已經不在人世,弟弟還小,兩個哥哥各自成家,至少讓她有一個家可以回。至於這個房子未來的使用,可以用信託的方式讓它在最後回歸公益。雖然這只是一個想法,我們沒有付諸行動,想想,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們有這麼想,可是我相信妹妹有她自己的福報,由不得我們。
我把這個想法跟Nu討論,他說:「我跟哥都很清楚爸你以後一毛錢都不會留給我們」。我問他有沒有什麼意見,他笑笑反問我:「我能有任何意見嗎?」就是一副很認命的樣子。能夠有這樣的認知,很好。我相信猷和Nu經過幾次打工的經驗,萬一爸爸媽媽有什麼狀況,你們可以自食其力,不會餓死。
高中畢業那一年拜訪一位住在永和的國中同學,我們都是竹東國中畢業,他父母考慮孩子未來可能會北上發展,於是在台北置產。當時看到報紙的分類廣告,台北縣一棟公寓大約70萬,回到家我跟父親建議要不要考慮在台北買一間房子,他笑著回說:「在台北買屋做麼个?我們家又無在那食頭路,養蚊子係無?」麼个就是什麼,食頭路就是謀生、討生活的意思。
很多年後,父親去世,我和母親,也就是你們的阿婆,聊到這段往事,以為自己很有道理的說:「爸爸辛苦一生人,麽个也無留下來」,她面色不悅的說我:「你講這麼个話,你爸爸不係把你養到恁大!?無你小時候要吃麼个?穿麼个?」當下我面紅耳赤,非常羞愧,講不出話來。回憶起來,這段話是父母給我的當頭棒喝,人生最大的遺產。從此,我了解到白手起家的父親是我的典範,他與母親胼手胝足,靠自己的能力撫育我和姐姐長大成人,這是很大的成就。
我以前說過,該繳的稅一定要繳,本來想寫清楚遺產稅怎麼算,媽媽說這部分看起來有點複雜,不夠感性。她看到什麼免稅額扣除額之類的就頭很大,而且非常大,所以省略。簡單的說,弟弟妹妹還年幼,按照未成年子女的扣除額來計算,他們的教育基金應該足夠。媽媽是我的配偶,配偶扣除額加上免稅額以及房屋依照公告現值計算,應該也足夠讓她度過餘生。因此,把所有財產減去免稅額與扣除額的部分,都是多餘的。雖然房屋評定現值在未來可能會調整,上面講的只是一個原則,這部分你們可以找會計師幫忙。
我們還沒有設立基金會或公益信託,原因是基金會必須成立董事會與經營管理,目前沒有合適的人選,最理想是你們出來管理。公益信託沒有明確的受益人,固定管理費支出目前沒有必要。這部分牽涉到繼承的問題,比較複雜,寫詳細媽媽又要頭大。總而言之,我走了以後,聽媽媽的話,把上面的結餘全數納入公益信託或成立基金會,由你們共同管理。然而,資助對象是國中小學需要幫助的孩子,這個方向不變,執行細節由家庭會議決定。
祭祖
關於祭祖的事,去年已經說明的很詳細,希望猷和Nu扮演大哥哥小哥哥的角色,逢年過節帶領弟弟妹妹回去南埔老家。正廳前面的匾額「木本水源」,是爸爸的叔公太,你們的高祖父寫的,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你們要知道。話又說回來,祭祖是一個緬懷先人的儀式,你們能記得的,大概就是上面兩三代,也就是你們的阿公阿婆。
猷小時候見過阿公,他把你抱在手上還記得嗎?影片還有保存下來,有上傳到YouTube。Nu就沒見過了,更不要說弟弟,他連阿婆都沒見過。但是爸爸的阿婆,也就是你們的阿太,應該都記得。阿太以上的祖先是誰你們不清楚,這是很正常的,因為你們沒見過,大部份的人都是這樣。而且他們都已經化作天人,或在輪迴,也可能已經投胎成為親人。但是我相信,不論他們在哪裡,不論我死了以後會去哪裡,你們對祖先的懷念,我們都會知道,都會心靈相應。
祭祖,就是感恩父母生下我們,來到這個人間,也是兄弟手足家族聚會的一個機會,這完全要看你們自己的心意,該說的去年已經交代得很清楚。如果你們相信輪迴,祭拜的時候,看不見的有緣眾生就在你們身邊,過去生生世世都可能曾經是你們的父母,請以這樣的心情來參加祭祖。如果有朝一日,你們未來有自己的信仰,或者配合另一半改變信仰,成為基督徒或回教徒,這不會與感恩祖先的價值觀相衝突。當然,如果你們不來祭拜,我也不會怎麼樣,那個時候的我已經燒成灰,與宇宙萬物合而為一,不可能從墳墓裡爬出來抗議,而且身為你們的父親,我也絕對不會這麼做,所以請放心。老婆,妳也一樣,以後要不要跟我一起留在張家祖塔,完全尊重妳的決定。
感謝
妹妹3歲的時候,我買了一本繪本「謝謝你來當我的寶貝」給她,每天晚上唸給她聽。一個禮拜之後,媽媽就懷孕了,原來聽到我唸故事書跑來投胎的是弟弟。他現在是最可愛的時候,你們都曾經這麼可愛,人見人愛,所以心裡要有準備,有一天他也會不可愛,而且很快,你們要像現在一樣愛他。
自從幾個禮拜前我唸了這本書給他聽,彷彿敲醒他內心深處的記憶,從此自稱自己是寶貝,只要吃飯不乖,不好好躺著睡覺,眼看媽媽就要抓狂生氣的瞬間,很懂得察言觀色的他,就會擠出一張可愛的臉孔跟媽媽說:「我是妳的寶貝ㄋㄟˋ」。要不然就是很狗腿的雙手拉住媽媽,含情脈脈的加一句:「妳是我的寶貝」。想當然爾,媽媽一聽到,心就融化了。
就是這樣的點點滴滴,你們成就了我豐碩的生命記憶,你們每一個人都是我的寶貝,正如你們從小到大可以觀察得到的,媽媽就是我最大的寶貝。在媽媽前面,妹妹有時候愛哭算什麼?你們仔細想一想,我們家誰最大?我不在了以後,請你們每個人都把媽媽當作寶貝來對待,這是我對你們最大的感謝。如果真有來生,換我當你們的寶貝。
媽媽說這次看了不會催淚,當然不會,以後的版本可能愈來愈不會,因為,就是不想讓妳流淚。以上是補充說明,看不懂的,請參考上一集,謝謝。
花了將近1個小時回覆幾十個新年快樂,腦海裡回想去年初第一次寫下的遺書,怎麼這一年過得這麼快,感覺好像沒有多久,眨一眨眼就要寫2.0版。如果,明天我就會死去,只剩下一天,想跟你們說些什麼?
關於死亡
美國開國元勳之一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除了死亡與賦税之外,沒有什麼是確定的。」(In this world nothing can be said to be certain, except death and taxes.)說得真好!
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死亡是我的阿公去世,也就是你們的阿公太。那一年小學教室拆除,一年級下學期集中到大禮堂上課,幾個班級下課玩在一起,大大的禮堂充滿回音,讓孩童吵雜的聲音更顯得高分貝,一般大人應該無法忍受在裡面待上幾分鐘。我幾乎玩瘋了,依稀聽到有人在叫我的名字,同學在旁邊提醒我:「有人找你」,回頭一看,原來是姐姐和堂姐,要帶我回家。這顯得很不尋常,因為這是第一次,也是童年記憶裡唯一的一次家人來學校找我。
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似懂非懂,回家路上聽到姐姐說阿公過世了,腦海裡浮現阿公生病臥床,阿婆和堂哥小心翼翼的在一旁服侍餵藥的畫面。一回到家馬上到二樓,媽媽一看到我就抱著我大聲的哭:「阿公死忒了,你知無?」看到她哭得這麼傷心,還是第一次,被她摟得緊緊的,我也跟著哭。她拉著我的手到阿婆面前,要我跪下,我趴在她膝前哭著叫「阿婆、阿婆」。當時的氣氛就是那樣哭天喊地,可是說實在的,那時候不懂得親人離世的難過,哭了沒有多久就嬉皮笑臉到樓下玩了,當然被大人看到斥責我不應該。
阿公的告別式非常的傳統,就在北埔家門前面搭起棚架,布棚上畫滿了十八層地獄圖,每一個畫面看得我怵目驚心,很害怕。總覺得那些地獄圖上受到折磨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己,好像可以感受他們的痛楚,非常的痛苦,心生恐怖。嬸嬸看到我瑟縮在一角,問我是不是害怕,我搖搖頭不願意承認。但是一個7歲不到的小孩內心恐懼怎麼掩飾得住,她笑我說:「你看起來當驚」。你們媽媽生病開刀之後,第一次接觸到地藏經,有一次妹妹住院,我在醫院唸經迴向給媽媽,當年看到的那些畫面又浮現眼前,但是不害怕了。
第二次想到死亡是高中二年級看了「地平線的那邊」這本書,民國63年出版,薄薄的一本書,只有128頁,不記得是堂哥的,還是我在光華商場舊書攤買的。內容是作者從基督徒的立場轉述一些人的瀕死經驗,以及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記載,證明人死後不是虛無,而是有來生。當時正值生命蛻變時期的我,十六七歲的少年,看完這本書竟然對死亡產生憧憬,跟同學開玩笑說:「好想死一次看看」,同學笑我「你瘋了!」。這本書就在書架上,封面已經殘破不堪,幾天前把它找出來用膠帶細心的貼好,又把它快速的看了一遍。這一次,沒有特別的感覺,認為理所當然。
隨著你們的阿婆離世,媽媽3年前腦瘤開刀,有一度,死亡像一個影子一樣,與我如影隨形,才驚覺在生命的成長過程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根本忘了人不免一死這個事實。於是又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想要了解人的生與死,看了很多這方面的書。其中一本最有代表性的,應該是厚達519頁的「西藏生死書」。我看的版本是2005年初版318刷,你們沒看錯,318刷,如果一刷2,000本的話,這本書從1996年9月到2005年1月大約印刷了將近64萬本,而且這是15年前的數字。
這是唯一我從頭到尾連附錄註解都看完的一本書,如果有興趣,你們也可以翻翻看。倘若沒有空,建議你們看一下達賴喇嘛序,只有三頁不到。他說:「如果我們希望死得好,就必須學習活得好」,我想這是看這本書的原始目的。本來是希望你們看三章就好,標示了從第幾頁看到第幾頁,媽媽說這樣看起來像論文一樣,你們應該會看不下去,所以以下省略。雖然作者索甲仁波切往生後有一些非議,讓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產生一些疑惑,但是不以人廢言,能夠寫出這樣一本書得以在全世界流傳的人,絕對是一位生命的智者。死亡一直是很神秘的,但是把它坦然的說出來,希望你們對於死亡,也許會比較能夠理解與接受。
有關臨終與告別式,請參考去年1月7日寫的「新年快樂」。沒有人可以預知自己死亡的型態,如果能夠在家中以及家人的陪伴中安詳的離去,當然很好,這樣可以給在世的家人一個美好的回憶。萬一沒有如願,例如意外死亡,或送醫途中死亡,也沒有關係,這些事情都是身不由己,你們不必掛在心上。
遺產
有一次跟Nu聊到,媽媽看到一位女性朋友結婚後,擔負了大部分生育兒女的責任,以致於沒有足夠的時間像先生一樣,在職場上發展自己的專長,沒有累積足夠的經濟能力。一旦婚姻不順遂的時候,若是父母已經不在世或離異,沒有退路,沒有娘家可回,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而男生不一樣,台灣是一個父姓社會,男人結婚成家,是女方嫁到男方,即使婚姻觸礁,大部分的情形是男方仍然有一個家可回。
考慮到年幼的妹妹,媽媽建議是不是留一個小房子給她。萬一她長大結婚後有什麼狀況,遇人不淑,我們已經不在人世,弟弟還小,兩個哥哥各自成家,至少讓她有一個家可以回。至於這個房子未來的使用,可以用信託的方式讓它在最後回歸公益。雖然這只是一個想法,我們沒有付諸行動,想想,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們有這麼想,可是我相信妹妹有她自己的福報,由不得我們。
我把這個想法跟Nu討論,他說:「我跟哥都很清楚爸你以後一毛錢都不會留給我們」。我問他有沒有什麼意見,他笑笑反問我:「我能有任何意見嗎?」就是一副很認命的樣子。能夠有這樣的認知,很好。我相信猷和Nu經過幾次打工的經驗,萬一爸爸媽媽有什麼狀況,你們可以自食其力,不會餓死。
高中畢業那一年拜訪一位住在永和的國中同學,我們都是竹東國中畢業,他父母考慮孩子未來可能會北上發展,於是在台北置產。當時看到報紙的分類廣告,台北縣一棟公寓大約70萬,回到家我跟父親建議要不要考慮在台北買一間房子,他笑著回說:「在台北買屋做麼个?我們家又無在那食頭路,養蚊子係無?」麼个就是什麼,食頭路就是謀生、討生活的意思。
很多年後,父親去世,我和母親,也就是你們的阿婆,聊到這段往事,以為自己很有道理的說:「爸爸辛苦一生人,麽个也無留下來」,她面色不悅的說我:「你講這麼个話,你爸爸不係把你養到恁大!?無你小時候要吃麼个?穿麼个?」當下我面紅耳赤,非常羞愧,講不出話來。回憶起來,這段話是父母給我的當頭棒喝,人生最大的遺產。從此,我了解到白手起家的父親是我的典範,他與母親胼手胝足,靠自己的能力撫育我和姐姐長大成人,這是很大的成就。
我以前說過,該繳的稅一定要繳,本來想寫清楚遺產稅怎麼算,媽媽說這部分看起來有點複雜,不夠感性。她看到什麼免稅額扣除額之類的就頭很大,而且非常大,所以省略。簡單的說,弟弟妹妹還年幼,按照未成年子女的扣除額來計算,他們的教育基金應該足夠。媽媽是我的配偶,配偶扣除額加上免稅額以及房屋依照公告現值計算,應該也足夠讓她度過餘生。因此,把所有財產減去免稅額與扣除額的部分,都是多餘的。雖然房屋評定現值在未來可能會調整,上面講的只是一個原則,這部分你們可以找會計師幫忙。
我們還沒有設立基金會或公益信託,原因是基金會必須成立董事會與經營管理,目前沒有合適的人選,最理想是你們出來管理。公益信託沒有明確的受益人,固定管理費支出目前沒有必要。這部分牽涉到繼承的問題,比較複雜,寫詳細媽媽又要頭大。總而言之,我走了以後,聽媽媽的話,把上面的結餘全數納入公益信託或成立基金會,由你們共同管理。然而,資助對象是國中小學需要幫助的孩子,這個方向不變,執行細節由家庭會議決定。
祭祖
關於祭祖的事,去年已經說明的很詳細,希望猷和Nu扮演大哥哥小哥哥的角色,逢年過節帶領弟弟妹妹回去南埔老家。正廳前面的匾額「木本水源」,是爸爸的叔公太,你們的高祖父寫的,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你們要知道。話又說回來,祭祖是一個緬懷先人的儀式,你們能記得的,大概就是上面兩三代,也就是你們的阿公阿婆。
猷小時候見過阿公,他把你抱在手上還記得嗎?影片還有保存下來,有上傳到YouTube。Nu就沒見過了,更不要說弟弟,他連阿婆都沒見過。但是爸爸的阿婆,也就是你們的阿太,應該都記得。阿太以上的祖先是誰你們不清楚,這是很正常的,因為你們沒見過,大部份的人都是這樣。而且他們都已經化作天人,或在輪迴,也可能已經投胎成為親人。但是我相信,不論他們在哪裡,不論我死了以後會去哪裡,你們對祖先的懷念,我們都會知道,都會心靈相應。
祭祖,就是感恩父母生下我們,來到這個人間,也是兄弟手足家族聚會的一個機會,這完全要看你們自己的心意,該說的去年已經交代得很清楚。如果你們相信輪迴,祭拜的時候,看不見的有緣眾生就在你們身邊,過去生生世世都可能曾經是你們的父母,請以這樣的心情來參加祭祖。如果有朝一日,你們未來有自己的信仰,或者配合另一半改變信仰,成為基督徒或回教徒,這不會與感恩祖先的價值觀相衝突。當然,如果你們不來祭拜,我也不會怎麼樣,那個時候的我已經燒成灰,與宇宙萬物合而為一,不可能從墳墓裡爬出來抗議,而且身為你們的父親,我也絕對不會這麼做,所以請放心。老婆,妳也一樣,以後要不要跟我一起留在張家祖塔,完全尊重妳的決定。
感謝
妹妹3歲的時候,我買了一本繪本「謝謝你來當我的寶貝」給她,每天晚上唸給她聽。一個禮拜之後,媽媽就懷孕了,原來聽到我唸故事書跑來投胎的是弟弟。他現在是最可愛的時候,你們都曾經這麼可愛,人見人愛,所以心裡要有準備,有一天他也會不可愛,而且很快,你們要像現在一樣愛他。
自從幾個禮拜前我唸了這本書給他聽,彷彿敲醒他內心深處的記憶,從此自稱自己是寶貝,只要吃飯不乖,不好好躺著睡覺,眼看媽媽就要抓狂生氣的瞬間,很懂得察言觀色的他,就會擠出一張可愛的臉孔跟媽媽說:「我是妳的寶貝ㄋㄟˋ」。要不然就是很狗腿的雙手拉住媽媽,含情脈脈的加一句:「妳是我的寶貝」。想當然爾,媽媽一聽到,心就融化了。
就是這樣的點點滴滴,你們成就了我豐碩的生命記憶,你們每一個人都是我的寶貝,正如你們從小到大可以觀察得到的,媽媽就是我最大的寶貝。在媽媽前面,妹妹有時候愛哭算什麼?你們仔細想一想,我們家誰最大?我不在了以後,請你們每個人都把媽媽當作寶貝來對待,這是我對你們最大的感謝。如果真有來生,換我當你們的寶貝。
媽媽說這次看了不會催淚,當然不會,以後的版本可能愈來愈不會,因為,就是不想讓妳流淚。以上是補充說明,看不懂的,請參考上一集,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